此前,英特尔推出了两款B系列显卡,以大显存和支持多卡串联等特性成为低端AI显卡市场的大热门,同时也掀开了AI显卡内卷的序幕。说实话,雷科技原本以为其他厂商的跟进不会这么快,但是显然低估了其他厂商围攻英伟达的决心,在英特尔之后AMD也宣布加入战局,用一款全新的“AI神卡”杀入中高端市场。
对于个人用户和小型工作室来说,应该没有比这更令人兴奋的消息了。
5倍性能的R9700,专业级和消费级通吃虽然英伟达在AI显卡市场已经呈现出垄断的态势,但是AMD与英特尔仍然希望从中找出突破点,而个人及小型工作室、企业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。根据海外媒体TechRadar的报道,AMD的R9700显卡售价或将定在1200美元(人民币8575元)。
虽然价格不算便宜,但是R9700的AI性能表现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。作为一款RDNA4架构的显卡,拥有32GB GDDR6、256-bit位宽、峰值带宽约640 GB/s、300W TDP,以及最多约1531 TOPS(INT4)和FP16约96 TFLOPS的AI/矩阵运算能力。
图源:AMD
单看参数,懂行的朋友应该都看出不对劲了,万元以内有同档AI性能的显卡不少,但是却没有这么大显存的。举个例子,英伟达相同价位的RTX 5080,其AI算力最高约在1801TOPS,虽然AI算力要比R9700高一些,但是显存却只有16GB,仅为R9700的一半。
显存在AI推理和运算等方面的重要性,应该不用小雷过多阐述了,英伟达在消费显卡产品上一直不愿意给到大显存,就是为了与专业显卡进行区分,避免“大水冲了龙王庙”,以至于逼得不少用户去买第三方改造的大显存版RTX 2080Ti等显卡。
而AMD在显存方面则一向非常慷慨,即使到了AI显卡市场也是如此,32GB的显存已经可以对标英伟达的RTX 5000 Ada(32GB),这款显卡目前的国内零售价在22000元以上,海外售价则在4000美元以上。
根据AMD官方给出的数据,Radeon AI PRO R9700在DeepSeek R1、Qwen3等开源AI模型上,推理性能最高可达RTX 5080的近5倍。当然,5倍性能差距的达成条件还是颇为苛刻的,而且R9700目前主要适配Linux系统,Windows等其他系统的适配还在推进中。
图源:AMD
可以说,R9700是一款介于专业级与消费级之间的AI显卡,它并不是专为企业用户准备的,在不低的AI算力和大显存加持下,也可以成为个人用户搭建AI工作站的好选择,这也是英伟达一直以来忽视的市场之一。
事实上,作为个人用户,如果需要一款高性能且拥有大显存的AI显卡,那么在英伟达这边的最好选择是RTX 5090(满血版),价格也要去到一万六七千。当然,更令人头疼的是国内无法在正规渠道买到满血版,只能从第三方渠道加价购买,目前价格在20000元左右(国内原价能买到的只有显存及AI性能双缩水版本)。
作为对比,R9700的AI性能虽然也略微“超标”,但是只需要稍微削减一点性能就可以合规出口,换言之这会是大家能正常买到的,最有性价比的AI显卡之一。从雷科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,AMD确实在准备合规版的R9700,最晚在今年年底前就会进入国内市场,大家可以期待一下。
而且,R9700是支持多卡串联的,也就是说只要搭配服务器主板,就可以进行双卡甚至四卡串联,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AI算力,而且显存也可以扩展到128GB以上,更好的满足大参数AI模型的本地部署。
图源:AMD
化身价格屠夫,AMD这次要掀桌子?前段时间,雷科技报道了英伟达的桌面CPU产品,其中就提到那款产品的定位是个人AI工作站,其实R9700的定位是一样的,只不过R9700具有更高的扩展性,不像英伟达的迷你PC那样存在明显的上限。
老实说,我确实没想到AMD会给这款显卡来个如此给力的定价,虽然从规格来看,本质上就是RX 9070XT的显存翻倍版,但是考虑到其专业级的定位和商用前途,本以为会定价在10000元以上的。
不过就像前面说的一样,AMD其实就是在押注个人及小型企业市场,虽然与企业市场的规模相比还很小,但是其背后的潜力却并不小。随着AI应用的进一步普及,个人的AI需求其实一直在增长,并且主要以英伟达的消费级显卡为主,但是以小雷使用AI模型的经验来说,消费级显卡的显存大小是断然无法满足需求的。
所以,市场其实一直在等待一款既有足够的AI性能,又有大显存,同时价格还不贵的产品出现,而R9700就是一款“卡点”非常精准的产品。而且,考虑到其脱胎于RX 9070XT,游戏性能也是值得期待的,只要AMD做好游戏与开发的混合驱动,那么在工作之余也能充当一张高性能4K游戏显卡使用。
从过往的PC市场经验来说,这类“多面手”类型的产品,往往都会受到用户的欢迎,可以说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R9700的零售价到底会是多少了。
英伟达这次被AMD威胁了?老黄笑了面对AMD的进攻,英伟达会放下身段去跟进吗?小雷认为并不会,虽然AMD想掀桌,但是英伟达压在桌上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,仅靠R9700是无法让英伟达感受到威胁的。
毕竟,对于英伟达来说,只需要推出一款32GB版的RTX 5080,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性能上赶超R9700,即使价格可能贵个30%左右,依然能够吸引到许多用户,拥有CUDA生态支持的英伟达,就是有这样的底气。
图源:英伟达
短期来看,英伟达主要精力依然会放在推进高性能专业AI显卡的落地上。此前公布的B200/GB200 NVL72服务器集群,其性能在当下市场只能用“怪物”来形容,即使价格非常昂贵却也供不应求,仅这一项就足以让英伟达吃撑了,消费级市场的小打小闹显然无法引起这个巨头的注意。
而且,AI大模型的核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依然会以云端为主,考虑到英伟达在服务器市场具有80%以上的占有率,哪怕AMD在工作站与个人市场卷到极致,仍会被英伟达平台的软硬件生态与规模牢牢压住,很难突破生态限制。
那么AMD就没有办法对抗英伟达了?短期来看确实如此,但是长远来说则是“往事皆有可能”,早前公布的MI350/MI355X等专业级AI显卡,性能已经与英伟达的前代旗舰H200非常接近,而出货价预计会低很多,有望推动AMD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增长到10%以上。
另外我们也不应忘记,国内的华为昇腾生态也已经成了气候。910B/910C在国内已经逐渐取代部分英伟达显卡服务器,从“够用可用”的推理/训练切入,配套的CloudMatrix 384这类整机柜方案在持续堆量,据机构估算在中国本土AI加速需求中已有约20–30%的占比。
图源:华为
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,以及AI创新的主要来源地,中国市场的逐渐脱轨和自建生态才是英伟达最在意的事情,即使扛着15%的收入上缴等各种条件,英伟达也依然希望重返中国市场,并且打算推出新一代AI算力卡来抢占市场。
只能说,AI作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竞争行业,必将引起一场激烈的战争,现阶段的AMD和华为,都在发挥各自的优势,逐步布局市场。还是那句话,没有永恒的王者,英伟达只要出现失误一次,就足以给AMD和华为可乘之机。
2025-05-05
2023-10-22
2023-12-15
2023-12-08
2023-12-07
2024-10-11
新闻资讯推荐
win10系统推荐
系统教程推荐